襄阳“网约护士”团队八年服务两千三百名患者
8年前,一条求助信息传至襄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樊城区一名卧床老人,急需护士上门更换胃管。源于这条求助信息,该院在湖北省率先成立“网约护士”团队。8年间,120余名“网约护士”累计为2300个家庭送去居家护理服务,用心搭起一座充满温情的“生命桥梁”。在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近这支“网约护士”团队,聆听她们的故事。
利用休息时间上门
包兆哲,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部护师。5月3日下午3时20分,包兆哲的手机提醒声响了,患者刘女士的家属当日通过该院支付宝小程序预约了鼻胃管护理。
“这是位老熟人了,此前就收到了她的订单,这是其家属第三次下单?!卑渍芩婕创虻缁霸俅稳啡戏袷奔?。
当日下午5时30分,包兆哲忙完医院的工作,随即与同事搭乘医院120急救车赶往刘女士家中。
刘女士今年73岁,家住樊城区,五年前曾因脑梗入院,目前长期处于卧床状态。5时50分,包兆哲提着出诊包按照预约时间准时抵达刘女士家门口。
随后,包兆哲为刘女士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测量完生命体征后,开始为她更换鼻胃管。半个小时后,包兆哲完成鼻胃管更换,又对其丈夫、女儿进行健康宣教,提醒他们多为老人翻身拍背,预防压疮。临走时,刘女士的丈夫连连道谢:“之前带老伴去医院,每次都得折腾一天,为你们上门服务点赞!”
事实上,“网约护士”上门服务,襄阳市中医医院已开展了8年。
8年前,一位脑出血患者家属通过电视台求助,襄阳市中医医院敏锐捕捉到居家护理的迫切需求,在全省率先开通医院支付宝平台预约服务,首批30余名临床经验满3年的护士主动请缨,成为荆楚大地“网约护士”的先行者。
襄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瑜介绍,与传统护理不同,上门服务对护士的技术和应急能力要求更高?;だ聿恐贫搜细竦摹巴蓟な俊弊既氡曜迹毫俅补ぷ?年以上,通过院内专科考核,伤口造口、PICC维护等复杂项目必须由省级以上专科护士承担。
如今,该院“网约护士”团队成员增至120余名。记者了解到,团队成员均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上门护理服务。
服务行程超一万两千公里
8年间,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记录着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其中,一面印着“医术精湛,精心护理”的锦旗,记录着两年23次上门服务。
左先生是一名脑卒中的失语患者。2018年夏天,左先生带着气管切开套管、胃管、尿管出院。那时,每月一次的管道更换成了全家最头疼的事情。
当左先生一家得知襄阳市中医医院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后,开始线上预约。
左先生的气道增生让普通10分钟的留置胃管操作变得艰难,常常需要30分钟以上,还伴随着呛咳风险。该院筋伤推拿科护士长高琼和东津院区康复医学科护士程君主动承担这份重任,利用休息时间上门服务。两人默契配合,逐渐成为患者家属心中的“黄金搭档”。
“每次换完胃管,患者家属都会往我们手里塞水果,说我们比亲人还用心?!备咔砑堑?,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但每次看到他们进门,眼里都会泛起光亮。
这样的“生命约定”持续了两年,直到左先生离世。如今,高琼和左先生的女儿仍保持着联系。节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成了医患之间最温暖的牵挂。
8年间,120多名“网约护士”服务行程超一万两千公里,为两千三百名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她们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处理压疮,为带管回家的老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有一次下大雪,我们背着10多斤的出诊包爬6楼,手被冻得握不住楼梯扶手,但看到患者期待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备咔硭?。
“记得当时敲开一位孤寡老人的家门,屋里只有床头一盏昏黄的小灯,我们打着手电筒为老人更换管道,那一刻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程君回忆道。
呼吁建立分级护理体系
8年来,变的是服务方式和团队规模,不变的是护士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看到患者痛苦减轻,看到家属眼里的感激,就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价值?!卑渍芩?,护士们常常会接到家属的感谢电话。
“要不是你们每月上门,我父亲可能熬不到现在。”“妈妈临终前说,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这些贴心的护士?!薄庑┗坝铮闪送哦忧靶械亩?。
从病房到家庭,从医院到社区,“网约护士”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传递温暖。
一位患者家属在感谢信中写道:“你们是行走在人间的天使,用爱筑起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font>
目前,为提高效率,该院“网约护士”团队将服务半径从10公里调整为5公里,同时呼吁建立“卫健系统统筹、三级医院指导、社区联动”的分级护理体系。
“社区护士对辖区患者情况更熟悉,如果能接受专业培训,就能成为居家护理的‘前哨’,让服务更精准、更及时。”刘瑜表示。(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赵玲 通讯员康健 邵本刚)